专科专家

徐雯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您的位置: 首页 患者版专科专家名中医工作室徐雯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特色案例详细

小儿手足口病案(加减导赤散内外合治)

发布时间:2020-10-21 11:24:34    本文出处:徐雯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黄某,女,4岁,2000728日就诊。

初诊:主诉:发热3天,伴口腔溃疡。患儿于3天前始发热,体温持续于3839.7℃之间,流涕,口痛,流涎,无咳嗽,纳差,大便干结,烦躁不安。曾服用阿莫西林干糖浆未愈。体检:体温38.5℃,咽充血++,双扁桃体Ⅱ°肿大,口腔粘膜可见多处溃疡,心肺体查无异常,腹体查无异常,手足心可见密集小疱疹,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血常规:WBC 7.6×109/LN 42%L 58%。诊断:手足口病,证属心脾积热,治以清心泻脾,解毒利湿为治则。方药:银花10克、公英10克、夏枯草10克、牛膝10克、知母10克、竹叶6克、生地10克、苦参10克、地肤子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并以中药渣复煎后外洗手足。

二诊:服药2剂后复诊,患儿热退,流涕、口痛、流涎证候减轻,手足皮疹疹色变暗,无新生之皮疹,大便通畅。

三诊:服药4剂后体温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心疱疹消失而告愈。

按:手足口病最早发现于新西兰、加拿大,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在幼儿园和学校中引起流行,主要通过唾液、污染物品或食物进行传播,近年来本病呈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而目前西医尚无满意的特效药物。临床上根据皮疹的特点和发生部位,结合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分离而作出确诊。手足口病在中医古籍中无记载,根据其发病的季节性、传染性及有卫气营血传变规律等特点,可归属中医“温病”的范畴,由于本病发于长夏初秋,温热交蒸之时,时令之温与身中太阴湿土之湿相合,以致湿遏热伏,故又可细划入“湿温”之范畴。手足口病虽有卫气营血不同的传变过程,但由于小儿乃纯阳之体,卫分症状短暂,旋即转入气分,此期持续较长时间。感邪后迅速化热入里,热毒炽盛,心脾受之,心脾积热,内经云:“手少阴之经通于舌,太阴之经通于口。”心脾二经积热,上炎口舌,则口舌生疮;脾主四肢,足太阴脾经起于足部,少阴心经止于手部,气血受热,热毒外发肌肤,可出现心脾二经行经部位斑疹、疱疹,以手足为多。综合而言,本病属热证、实证,是内蕴湿热,外感时邪而致,病位在心、在脾,病邪多在气分。治疗当以清心泻脾,解毒利湿为原则,运用加味导赤散治疗。导赤散源自《小儿药证直诀》,具上清心火,下利小便的功效,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竹叶清心降火而利水,能引热下行,从小便而泄,加入灯芯花以加强清心火之力,银花、公英、夏枯草清热解毒,石膏、知母清泻脾胃之热,牛膝引火下行、通利大便,苦参、地肤子可清热解毒、利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清心泻脾,解毒利湿之功效,本方煎服后复渣外洗,可加强局部的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促进手足皮疹的消退。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1)患病儿童自发病起应与健康儿童隔离一周。本病应及时治疗,避免引起其他并发症。(2)饮食宜清淡,以流质食物最适宜,避免进食酸辣、燥热、肥腻、难消化之品。(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溃疡局部可用淡盐水抹拭。(4)手足心疱疹不可用针挑破,应由其自行消退,以免继发感染。(5)饮食疗法可进食胡萝卜、马蹄、竹蔗煲瘦肉汤或竹叶卷心加冰糖煎水代茶等,以配合治疗。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小儿手足口病案(加减导赤散内外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