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专家

徐雯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您的位置: 首页 患者版专科专家名中医工作室徐雯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特色案例详细

黄疸案

发布时间:2020-10-21 11:23:32    本文出处:徐雯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杨某某,女,114天,2016114日初诊。

初诊:主诉:全身皮肤黄染一月余。患儿于出生后数天开始出现全身皮肤黄染,时有吐奶,无尖叫无抽搐,无发热及咳嗽等,胃纳欠佳,小便调,大便黄,一天一次。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心、肺体查无异常。肝脏于肋下一横指。舌红苔白,指纹不显。诊断:胎黄,证属:湿热内蕴。治以清热消滞,利湿退黄为原则,处方如下:南豆花3克、紫苏梗1.5克、蝉蜕1.5克、夏枯草3克、灯芯草0.2克、茯苓3克、泽泻3克、玉米须3克、山楂3克、布渣叶3克、防风3克、甘草3克。加水200毫升煎至30毫升,温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4剂后,患儿皮肤黄染减轻,但仍时有吐奶。继续前方加减治疗:南豆花3克、紫苏梗1.5克、竹茹3克、夏枯草3克、灯芯草0.2克、茯苓3克、泽泻3克、玉米须3克、莱菔子3克、莲须3克、法半夏3克,甘草3克。再服3剂。

三诊:患儿皮肤黄染基本消退,呕吐消失,纳可,二便调,诸证尽消而告愈。

按: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阻滞,或瘀积发黄。孕母受湿热传于胎儿,或小儿产时、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湿热之邪未能输化,郁结于里,熏蒸肝胆,以致胆汁外泄,而致皮肤面目发黄;因黄色鲜明,常伴热象,故属阳黄之候。若由于小儿体禀脾阳虚弱,复由孕母内蕴之湿所传;或生后为湿邪所侵,脾阳受困;亦可因寒湿阻滞,气机不畅,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因黄色晦暗,精神疲乏,故属阴黄之候。若湿热蕴郁日久,肝胆郁滞,气血瘀阻,则为瘀积发黄。若湿热化火,热毒炽盛,热极生风,可出现胎黄动风之证。若患儿禀赋虚弱,湿热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出现胎黄虚脱之证。本案为小婴儿,以“全身皮肤黄染一月余,时有吐奶,纳差,小便调,大便黄,日行一次,舌红苔白,指纹不显”为主证,可归属中医“湿热内蕴(阳黄)”之胎黄范畴,治以清热利湿,健脾退黄为原则,处方中以南豆花、夏枯草清肝利湿,泽泻、灯芯草、玉米须等清热利尿之品以促进黄疸消退,茯苓、山楂、布渣叶、苏梗以健脾助运,利湿。复诊时仍有吐奶则加强降逆止呕,药用竹茹、法半夏等。处方平淡味甘,药量极轻,诸药配合,共奏清热利湿,健脾退黄之功效,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黄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