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专家

祝维峰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您的位置: 首页 患者版专科专家名中医工作室祝维峰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特色案例详细

咳嗽案

发布时间:2021-11-02 09:10:19    本文出处:祝维峰   

小青龙汤是张仲景以动物命名的著名方剂之一,首见于《伤寒论》第40、41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本方主要针对外寒里饮而设,此证多为病人体内素有寒饮,再加外感风寒,外寒饮动内饮而致。本方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组成。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药,发汗风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白芍酸收,益阴养血,以制约麻、桂发汗太过;细辛、干姜、法夏为臣药,温肺散寒,温阳化饮,燥湿化痰,和胃降气;五味子收敛肺气;炙甘草益气养胃,兼调和诸药。本方配伍体现了表里同治,外散风寒,内化寒饮的特点[1]。祝教授在临床中常将本方加减化裁用于治疗由于外寒里饮所致感冒、咳嗽、肺胀、水肿、痞满等证,疗效颇满意。

案例 一

初诊日期:2018-02-02  节气:大寒

姓名:黄xx   性别:女  年龄:50岁  民族:汉

婚否:已婚   职业:家庭主妇  居处环境:无特殊

主诉:咳嗽1年。

病史:患者平素比较怕冷,喜食肥甘厚腻,1年前因淋雨着凉后开始出现咳嗽,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有反复。目前患者咳嗽气喘,咳声重,咽痒,痰多质稀色白,呈泡沫状,胸闷气急,恶寒,无汗,腹胀纳呆,眠差,二便调,舌淡胖苔白滑,脉浮紧。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寒饮阻肺)

辩证分析:患者平素比较怕冷,喜食肥甘厚腻,为阳虚痰湿体质。外感风寒后,引动内饮,则出现咳嗽气喘,痰多质稀色白,呈泡沫状;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则恶寒无汗;寒邪内袭于肺,肺卫宣发失常,则咳嗽声重,咽痒;饮停于胃,脾胃运化失司,则腹胀纳呆;夜咳甚,阳不入阴则眠差;舌淡胖苔白滑,脉浮紧均是外寒里饮之征。

治法:疏风散寒,温化寒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6剂)

麻黄5g     大枣10g   桂枝10g      炙甘草10g

橘红15g   干姜10g    法半夏10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五味子10g  白芍10g     党参15g  

细辛5g     白术15g   茯苓10g

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9/2):患者咳嗽气喘诸症均减轻,无恶寒,但仍腹胀纳呆,舌淡胖苔白滑,脉紧,原方加砂仁10g,草豆蔻10g,继续服用4剂。

三诊(14/2):患者诸症均消失,咳嗽告愈。因患者素体虚寒痰湿,嘱其常服附子理中丸调理,少食肥甘厚腻,少食生冷寒凉之品,多运动增强体质,以防咳嗽复发。

按语:患者体质虚寒痰湿,素有寒饮伏肺,复感寒邪,外寒引动内饮,导致咳嗽缠绵难愈。小青龙汤为治疗外寒里饮的代表方。本案中恶寒无汗,脉浮紧为典型的外感风寒表实证,咳嗽气喘,痰多质稀,胸闷气急,腹胀纳呆,舌淡胖苔白滑为典型的寒饮表现,与该方的病因病机契合,故予小青龙汤加减化裁而治。方中麻黄、桂枝合用以发散风寒,白芍酸收,以制约麻、桂发汗太过;干姜、炙甘草、细辛以温肺散寒化饮,体现了寒饮伏肺,非温不化的思想。五味子收敛肺气;法夏、橘红燥湿化痰。紫菀、款冬花以止咳平喘。大枣、党参、 白术、茯苓健脾扶正,意在培土生金,补肺化痰以止咳。本案咳嗽为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攻补兼施。

二诊时,患者诸症均减轻,说明前方治疗得当;因患者仍腹胀纳呆,舌淡胖苔白滑,脉紧,提示寒湿困脾,脾失健运,予砂仁、草豆蔻温中燥湿,醒脾开胃。三诊时,患者咳嗽已痊愈,因患者体质虚寒,仍需长期服用附子理中丸以温中散寒,少食肥甘厚腻,少食生冷寒凉之品,多运动增强体质,以期改善体质,防止咳嗽复发。


案例 二

初诊日期:2017-01-08 节气:小寒

姓名:陈xx   性别:男  年龄:72岁  民族:汉

婚否:已婚   职业:退休  居处环境:无特殊

主诉:反复咳嗽10余年,再发加重1周。

病史:患者平素喜抽烟喝酒,形体肥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兼有肺气肿的表现,每到冬天咳喘常发作,缠绵难愈。近日因天气突然变冷,咳嗽不停,气喘,夜间更甚,咳嗽声重,痰多色白质稀,呈泡沫状,背部发凉,气急咽痒,难以平卧,纳眠差,夜尿多,大便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轻按滑,重按无力。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寒饮伏肺)

辩证分析:患者为年过七旬的男性,年老体弱,阳气虚衰;平日嗜烟酒,形体肥胖,痰湿聚于体内。当气候骤冷,引动内饮则咳喘不停,夜间更甚,痰多色白质稀,呈泡沫状;寒饮伏肺,肺卫失宣,则背部发凉,咳声重,气急咽痒,难以平卧;寒饮内停,碍于中焦,损伤脾阳,脾失温运,则纳差,大便溏;年老体弱,下元亏损,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司,则夜尿频多。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轻按滑,重按无力均是寒饮伏肺之征。

治法:温肺散寒,祛饮化痰。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6剂)

炙麻黄5g     细辛3g  桂枝10g      炙甘草10g

白芥子10g    干姜15g    法半夏10g    紫苏子10g    

莱菔子15g   葶苈子15g   五味子10g   桑螵蛸10g

益智仁10g    熟附子10g

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15/1):患者咳嗽气喘减轻,可以平卧,夜尿减少,原方去炙麻黄、葶苈子,加炙党参30g,炙黄芪30g,继续服用6剂。

三诊(22/1):患者诸症均减轻,咯痰已明显减少,仍间有轻微咳嗽,上方去白芥子、莱菔子,加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杏仁10g,浙贝母6g,淫羊藿15g,补骨脂10g,继续服用14剂。

四诊(4/2):患者咳喘症状基本缓解,背部发凉感消失,纳眠可,继续服用金匮肾气丸加参蛤散善后。嘱其少食肥甘厚腻,少食生冷寒凉之品,多晒太阳,增强体质,以防咳嗽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咳嗽病史比较长,肺脏功能已受损,宣降失司。肺为水之上源,主行水,久病则津液不布,水道不通,聚湿成痰饮。当阳气虚衰,复感风寒,则外寒引动内饮,肺气失宣,则咳喘频发,故予小青龙汤加减。本例患者初诊时咳喘甚,病情较急,予治标为主,方中麻黄、桂枝、细辛合用以发散风寒,止咳平喘;半夏味辛,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五味子收敛肺气,防肺气耗散;干姜、炙甘草、细辛以温肺散寒化饮,体现了寒饮伏肺,非温不化的思想;葶苈子加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三味即“三子养亲汤”,以增强温肺逐饮,化痰平喘之功;肾为水之下源,肾阳不足则气化失司,熟附子、桂枝温阳化气,加桑螵蛸、益智仁以温肾助阳缩尿。二诊时,患者咳嗽减轻,已能平卧,痰饮已减,当去炙麻黄、葶苈子,避免肺气耗散;加大量炙党参,炙黄芪,补中益气,培土生金;三诊时,患诸症均减轻,当转方补益正气,治其根本。久咳肺脾具虚,用炙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以健运脾气,培土以生金,气血生化有源,肺气得充,卫外之力增强,咳嗽少发。半夏、陈皮、杏仁、浙母宣肃肺气,化痰止咳;淫羊藿、补骨脂加强温补肾阳之功。四诊时,患者喘咳症状解除,病情得以控制,但本病发生“根于肾,关于脾,出于肺”,故需服用金匮肾气丸加参蛤散以兼顾肺脾肾,扶正固本,以防咳嗽复发。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咳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