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专家

祝维峰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您的位置: 首页 患者版专科专家名中医工作室祝维峰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特色案例详细

眩晕案

发布时间:2021-11-02 09:00:33    本文出处:祝维峰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临证指南医案·眩晕》:“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六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至有晕厥跌仆之虞。其症有夹痰,夹火,中虚,下虚,治胆、治胃、治肝之分。”《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论述了肝阳上亢,风阳上扰清空型眩晕的病机:“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是指或因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

辩证要点:此型眩晕多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部潮红,急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祝教授在临床中发现,本证型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很多患高血压的病人单纯服用某种西药或联合用药,血压控制不理想,常常表现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的之症状,如头晕,头胀痛、面红目赤、耳鸣、情绪急躁、不寐、舌质红、脉弦等。遇到此类患者,祝教授均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并可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体现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想。

天麻钩藤饮源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是一首平肝降逆的代表方剂,临床用于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眩晕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其具有降压作用

天麻钩藤饮用天麻、钩藤二药为君,均入肝经,并有平肝熄风之效,且天麻有定眩晕之专长。石决明性味咸平,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安神定惊,与天麻、钩藤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功,川牛膝引血下行,二者共为臣药。配黄芩、栀子清热泄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炎内扰;再用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益母草活血利水;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共为佐药。合而用之,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若纳谷不香,神疲乏力可加枳壳、竹茹、半夏、砂仁、白豆蔻、谷麦芽、六神曲、党参、白术、生薏苡仁健脾助运;大便秘结者可加瓜蒌仁润肠通便,或当归芦荟丸以泄肝通腑。

典型病案两则

(1)初诊日期:2015.11.17               节气:立冬

姓名:谢X       性别:女       年龄:44岁    民族:汉

婚否:已婚    职业:工人    居处环境:无特殊

主诉:反复眩晕10年余, 加重5天。

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反复眩晕10年余,近5天加重,伴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体查:血压170/98mmHg。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西医诊断:高血压病2级 很高危组

辨证分析:缘患者素体阳盛,肝阳偏亢,日久化火生风,风升阳动,上扰清窍,则发眩晕;肝阳亢逆无制,气血上冲,则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肝失柔顺,故急躁易怒;阴虚心失所养,神不得安,则见失眠多梦;肝主筋,筋脉失养,则见肢体震颤,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阳亢盛之象。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6剂)

           天麻10g(先煎)   钩藤15g   珍珠母30g(先煎)   黄芩10g

           石决明20g(先煎) 栀子10g   牛膝15g             桑寄生15g

           茯神10g           夜交藤30g  益母草15g          

       水煎服,日1剂。

二诊(24/11):间有眩晕,无耳鸣,头目胀痛,仍口苦,失眠多梦,纳一般。舌红苔薄黄,脉弦。原方加菊花10g,夏枯草15g,生地10g,白芍10g。水煎服,日1剂。予7剂。诸证除。

按语:祝教授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平肝潜阳,清火熄风而取效。方中天麻平肝熄风止眩;钩藤清肝熄风定眩,共为君药。石决明、珍珠母长于平肝潜阳,清热明目,助君平肝熄风;川牛膝活血利水,引血下行,直折亢阳,共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与牛膝配伍以平降肝阳;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其本;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为佐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以平肝熄风治标为主,兼以补益肝肾,清热安神。二诊时头晕、耳鸣减,仍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等肝火上炎症状,加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夏枯草清火,明目;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白芍养阴柔肝,故诸证除。据近代药理研究,本方中的钩藤、桑寄生、黄芩、栀子、牛膝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且具有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的作用,所以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表现为肝火上炎、肝阳偏亢症候者。

(2)初诊日期:2015.12.18               节气:大雪

姓名:吴X       性别:女       年龄:71岁    民族:汉

婚否:已婚    职业:退休     居处环境:无特殊

主诉:头晕3天。

病史:有高血压病史4年余,平素血压控制可,近日血压波动,出现头晕,脸颊通红,口干,神疲乏力,夜寐不宁,纳谷不香,大便秘结,平素情绪急躁。体格检查:血压:160/100mmHg,舌红,舌根部苔白腻,脉细弦。

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西医诊断:高血压病2级 高危组。

辨证分析:缘患者因年老体衰,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故见头晕、眼花、面红;长期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故见纳谷不香,神疲乏力;肝火内扰心神,故夜寐不宁。本证属肝风上扰兼心脾两虚,舌红,舌根部苔白腻,脉细弦为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脾失健运之征。

治法:平肝熄风,滋阴柔肝,健脾助运。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7剂)

天麻10g(先煎) 石决明15g(先煎)  钩藤15g   珍珠母15g(先煎)

黄芩10g         栀子10g          牛膝15g    酸枣仁10g

杜仲15g         桑寄生15g        夜交藤30g  枳壳6g

法半夏10g       茯苓10g           党参10g 山楂10g

六神曲10g      瓜蒌仁10g

水煎服,日1剂。

二诊(25/12):症状较前好转,原方加白芍10g,白术10g,竹茹10g,薏苡仁30g,砂仁6g,炒谷芽30g,炒麦芽30g。继服7剂,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祝教授认为本证病机以阳亢化风上扰为标,肝肾阴虚为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本病治宜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故初诊时以平肝熄风,滋阴柔肝,健脾助运为主。方用天麻、钩藤二药为君,均入肝经,并有平肝熄风之效,且天麻有定眩晕之专长。石决明、珍珠母性味咸平,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安神定惊,共为臣药,以助君药平肝熄风之功。黄芩、栀子清热泄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炎内扰;再用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酸枣仁、茯苓宁心安神,枳壳、半夏、六神曲、党参健脾助运;瓜蒌仁润肠通便等,以上均为佐药。诸药合成方,为平肝熄风、清热宁神、滋补肝肾、养心健脾之剂。复诊时以滋补肝肾,健脾调胃为主,故加用白芍、薏苡仁、砂仁、谷麦芽、竹茹、白术。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眩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