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

您的位置: 患者版健康资讯中医药知识详细

舌尖上的中药---太子参

发布时间:2020-04-16 13:54:15   
分享

太子参之名始于清代《本草从新》。谓:“大补元气,虽甚细如条参,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究属何物,不甚明确。

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引《百草镜》云:太子参即辽参之不者,非别种也,乃苏州参行从参包中拣出短小者名此以售客。味甘苦,功同辽参。”但这所记载的太子参实为五加科人参的小形者,与本品不同。而当今所用的太子参原为江苏民间草药。由于其具有补脾益气、生津润肺之功效,后来在全国推广使用,成了参类家族的新成员,从而成为临床常用不寒不燥的滋补常用药------太子参。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是石竹科植物孩儿参干燥块根。其性味甘、微苦,平。入脾、肺经。具有补脾益气,生津润肺之效。主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另民间还有一种与孩儿参功效相似的参,叫手儿参,其外形像手掌,又叫手掌参、佛手参。为兰科植物手参的干燥块茎,其性味甘,平。入脾、肺胃经。具补益气血、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带下、乳少、慢性肝炎等。

可见,两者不同点是:手儿参有止血功效。

两者性状区别见下图:

太子参(孩儿参)


         手掌参(手儿参)

太子参呈细长条形,稍弯曲,表面黄白色,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

手掌参略呈掌状。表面浅黄色至褐色,有细皱纹,顶端有茎的残基,其周围有点状根痕,下部有2-12指状分枝。质坚硬,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气特异,味淡,嚼之发黏。

入秋了,人体津液有所耗伤,这时进食一些滋阴润燥、补气生津之汤液,太子参、手儿参首选其中。

1、 太子参鹌鹑汤

组成:太子参10克、鹌鹑2只、猪瘦肉100克、红枣3枚(去核)、生姜2-3片。

做法:太子参洗净浸泡30分钟左右,鹌鹑去内脏,洗干净和生姜一起放入锅中煎煮1小时,放入盐即可。

功效:益气补脾。

2、 太子参玉竹汤

组成:太子参10克、玉竹8克、猪瘦肉150克,生姜2-3片。

做法:太子参和玉竹洗净浸泡30分钟左右,和瘦肉一起放入锅中煮1.5小时,放入盐即可。

功效:补脾生津、润肺养阴。适宜女士、老年人、儿童在秋天养生佳汤。

3、 手掌参竹丝鸡汤

组成:手掌参5条(12克)、竹丝鸡半只、枸杞5克、红枣3只(去核)、姜2片。

做法:上材料洗干净,放入锅中,煎煮1.5小时,放盐即可。

功效:气血双补。是秋季滋补佳品。

注意事事:

1、 太子参味甘,功效补脾益气,擅治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等证。故体质壮实,外感初起,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等实证者,忌用。

2、 孕妇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3、 痰湿中满、寒湿体质者及消化不良者慎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舌尖上的中药---太子参